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成長模式轉變的動力切換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推動中國經濟成長模式轉變的動力,正在從自發的市場力量,切換到自覺的經濟體制改革。

從1994年開始,中國經濟沿著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爲龍頭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成長道路高速成長。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帶動的經濟成長遲早會走到盡頭。

在這一次華爾街危機席捲全球開始之前,市場力量已經開始推動東部地區的經濟成長模式轉變。在中國東部製造業城市持續、廣泛出現的「民工荒」就是一個明白無誤的標誌,顯示中國經濟沿著出口導向型道路已經走到了「李維士拐點」,預示工資水準即將上升、並將推動產業轉型。

另一股推動力量來自土地市場。隨著東部地區的土地資源逐漸被開發利用,剩餘的可開發土地變得日益稀缺。反映土地稀缺程度的土地價格也水漲船高,推動製造業生產成本上升。一些低附加值產業的利潤被壓縮得所剩無幾,被迫轉移到土地價格較低的地區。

您已閱讀17%(310字),剩餘83%(15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