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誰的城市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中國大城市曾經依靠出售土地完成向漂亮都市的轉變,現在農村也要依靠土地完成城市化的進程。

城市化過程是中國經濟結構方式發展的關鍵。只有在城市化過程中進行新土地改革,才能使農民成爲城市中的中產階層,成爲有消費能力的羣體,否則,中國的城市化運動將成爲規模巨大的城市貧民製造運動。

由於全球經濟環境鉅變、出口下降,政府把內需擴張的動力寄託於城市化。12月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推動城鎮化,適時放寬戶籍限制,推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未來四十年,中國有望將3億多農村人口轉爲城市人口。

我們不應該忘記,由於收入極低,中國農民從來不是有效消費羣體,中國的城市化運動如果不伴隨遷入城市居民的收入成長,所謂城市化拉動消費就徒有其表。

您已閱讀14%(270字),剩餘86%(17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