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假新聞

假新聞誰說了算?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邵建:就假新聞而言,報紙如果出問題,是購買該報紙的讀者的事,也是法律的事,不是行政權力的事。

《四家媒體刊登財富集中高幹子弟的假新聞被查》(以下簡稱《被查》),這裏關鍵的在於來自四媒體的新聞是否虛假以及如何證明它虛假。現在,讀者只看到它被判爲虛假,但,我們不知道真實的、不虛假的資訊是什麼。因此,儘管媒體被查處,我們不但沒有釋疑,疑惑反而增大。

《被查》一文提供給我們的查處理由是:「經查《上海證券報》2006年10月20日刊登的這篇文章採用的部分數據系境外反華網站刻意編造。」

莫非對新聞真實與虛假的判斷不是看報導,而是看來源?按此邏輯,凡境外親我之媒,其報導的真實性就無需考量。俗話有「任人唯親」,難道還有「認言唯親」,抑或,新聞真假可以以「我」劃線?畢竟報導的來源與真假是兩個不同的範疇,不可混淆,否則迷亂的終究是我們自己。落實到此事,先不說《上海證券報》的報導只是採用了人家的「部分數據」,即使這「部分」有問題,那沒有問題的部分是否也揭露了該問題的真相?再者,就像我們可以反美,人家也可以反華,這些我們可以不管,只是我們怎麼知道人家的數據是「刻意編造」出的呢?「意」,是對方內在的主觀形態,外人無由知曉。就像法庭斷案,只涉及事實本身而不便涉及動機。我們只要拿出真實的數據指出它虛假即可,刻意與否,與我何干。然而,《被查》一文的表述,只是指出了對方的刻意,並用它來判斷數據的虛假,這實在讓讀這條新聞的人搖頭嘆氣。即使要處理,也不能把處理理由處理得如此低劣,這豈不讓外人笑我本朝無人。

您已閱讀38%(596字),剩餘62%(9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