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

分析:中國衍生品規則變化的影響

中國監管機構最近幾個月關閉了外資銀行從離岸部門向中國出售衍生品的主要通道,清理了投機性交易。此舉對中國公司、外國銀行、中國資本市場的演變和人民幣的國際化都有重大影響。

2008年初,當安東尼·卡斯特爾(Antoine Castel)在接掌東方匯理銀行(Calyon)在北京的固定收益部門時,全球各大銀行正在中國新興的衍生品市場賺取豐厚利潤。東方匯理是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édit Agricole)旗下的投行部門。

但到這家法國銀行履新短短數週之後,卡斯特爾就震驚地看到,與西方交易商簽訂的量身定做的交易開始讓中國公司出現鉅額虧損。此後出現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到了今年夏天,中國監管機構和本土銀行發出了強烈的反彈。

與歐美衍生品市場緩慢的改革步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監管機構最近幾個月關閉了外資銀行從離岸部門向中國出售衍生品的主要通道,清理了投機性交易。這些措施不但對中國公司和外國銀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及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也同樣如此。

您已閱讀16%(343字),剩餘84%(18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