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想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必須瞭解自己曾到過哪裏。如果我們想避免許多政府目前面臨的鉅額財政赤字,就更應該如此。這些赤字並非政府愚蠢的結果,它們主要是私人部門行爲產生的後果和回應。我們不應忽視這種關聯。
國內儲蓄和投資之間的差額,與經常賬戶收支差額相等(與資本賬戶收支差額呈反向關係)。反過來,國內儲蓄和投資可以在私人部門和政府之間進行分配。私人部門、政府和外匯收支差額的總和必須爲零。但人們也許仍會問一問它們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是什麼行爲推使經濟活動呈現出當前的形式和活動水準。在本輪危機中,問這樣的問題尤其發人深省。
在圖表中,我對主要的高收入國家進行了分析,其中加入了西班牙和愛爾蘭,因爲本世紀的「信貸大泡沫」令兩國都深受影響。我們首先看看危機爆發前一年——2006年。那一年,德國和日本這兩個盈餘國家私人部門的盈餘幾乎佔到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8%。法國和義大利的私人部門也有少量盈餘。而英國、美國、愛爾蘭和西班牙的私人部門則出現了高額赤字,尤其後兩者的赤字水準高得驚人。
您已閱讀22%(442字),剩餘78%(15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