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開行

國開行:半途而廢的商業化轉型

金融危機令國開行擯棄了效仿西方金融機構的念頭,轉而回歸其作爲一家國有政策性銀行的職能:資助中國企業的國際擴張,以及幫助中國獲取海外資源。

2007年7月,大型國有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簡稱國開行)承諾出資98億美元,試圖參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銀行合併交易,並藉此走上商業化與改革之路。

最終,由巴克萊(Barclays)領頭競購荷蘭銀行(ABN Amro)的交易告吹,國開行不得不接受以30億美元換來巴克萊3%的股份。不過,國開行參與交易本身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北京方面有意把該行從服務於政治優先項目的「儲蓄罐」轉變爲一家更爲獨立、市場化程度更高的銀行。

國開行行長陳元當時曾表示:「此次戰略性的金融合作是國家開發銀行成爲一家商業化運作的金融機構的重要一步……國家開發銀行堅信,對巴克萊的長期投資在財務上是有吸引力的。」

您已閱讀19%(317字),剩餘81%(13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