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經濟

How mistaken ideas helped to bring the economy down
拖垮全球經濟的錯誤思想


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事實證明,純粹的通膨目標制和對有效市場的信仰都是錯誤的。我們必須拋棄這些信仰。

How did the world economy fall into such a deep hole? It is recovering, but painfully, and after a deep recession, despite unprecedented monetary and fiscal easing. Moreover, how likely is it that a balanced world economy will emerge from this force-feeding? The very fact that such drastic action has been necessary is terrifying. The fact that 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a policy encore is yet more terrifying. Most terrifying of all is that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in recent decades the world economy has had to be guided through a post-bubble collapse.

全球經濟是如何墜入深淵的?如今全球經濟正在復甦,但過程相當痛苦,而且剛剛經歷了嚴重衰退,儘管各國政府實行了空前的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另外,從這種強行餵食中,有多大可能產生一個平衡的全球經濟呢?但這種猛烈措施是必要的,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更可怕的是,現在幾乎沒有再次使用政策手段的空間。最可怕的是,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必須引導全球經濟渡過泡沫崩潰後階段了。

您已閱讀9%(739字),剩餘91%(79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馬丁•沃爾夫

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 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爲嘉獎他對財經新聞作出的傑出貢獻,沃爾夫於2000年榮獲大英帝國勳爵位勳章(CBE)。他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並被授予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同時也是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自1999年和2006年以來,他分別擔任達佛斯(Davos)每年一度「世界經濟論壇」的特邀評委成員和國際傳媒委員會的成員。2006年7月他榮獲諾丁漢大學文學博士;在同年12月他又榮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科學(經濟)博士榮譽教授的稱號。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