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寬鬆

分析:防止泡沫經濟再現

獨立策略公司總裁大衛•羅奇:由於美國、英國和日本都將向國際市場借錢,當定量寬鬆政策結束,民營部門信貸需求稍有復甦,債券收益率就會上升,戳破當今債市甚至股市泡沫。

近二十年來,每一場信貸危機都隨著又一波槓桿化而得到緩解,由此啓動新一輪經濟週期。這次也會一樣嗎?我認爲不會。在後信貸危機的世界,有些東西將永遠有別於以往。

政府債券的價格將不會恢復常態。原因在於,當前債券收益率與日趨資不抵債的政府兩者並存,是當今金融市場的最大脫節之處。這源於兩個因素:許多央行實行「定量寬鬆政策」,以及民營部門的信貸需求大幅下降。兩者都不會是經濟中的長久特徵。

有些人會注意到,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時,日本政府能夠維持龐大的預算赤字,還將政府債務餘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從60%擴大到140%,而債券收益率仍從8%降至1%。但這一「奇蹟」之所以有可能發生,完全是因爲日本家庭儲蓄數額龐大,而且都投在國內。那時日本無需外國人爲其政府赤字提供資金。即使現在,日本債務中也只有6%是外國人持有的。相比之下,美國國債有半數之多爲外國人所持有。

您已閱讀28%(377字),剩餘72%(9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