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充斥中國汽車行業的口號相比,那些赤裸裸的數字更能說明問題,也更具有說服力。雖然口號具有誘惑力,數字會比較枯燥,但面對中國汽車試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蠢蠢欲動時,那些事實更值得被提及。
當豐田汽車在1997年推出新能源產品時,它開啓了該細分領域的新時代,迄今爲止它也是最大的獲益者。而與豐田先後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整車製造商,也成爲這個細分行業的主導性力量。到2003年時,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8萬輛上下,2004年,它達到了17萬輛的水準,2005年,其銷量爲3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逐漸的進入了角色。
正是這一組數字讓新能源汽車找到了潛在的消費市場,大約70%的銷量在美國,20%的銷量在日本,8%來自歐洲,2%銷往了世界其他地區。其中,豐田和本田佔據了其中96%的份額。而當在新能源汽車運作了10年後,美國市場仍是最大的消費區,豐田和本田同是最大的贏家,福特、通用、大眾、戴姆勒·賓士、日產等才相機投身於新能源汽車。
您已閱讀20%(407字),剩餘80%(16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