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社會組織與中國農村發展」論壇在北京飯店舉辦。其間不少現實、理論及思考的展示與碰撞。會後,FT中文網編輯訪問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仝志輝副教授,訪談的核心是當前中國農村民間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什麼。
田毅:在這次論壇中,有專家提出權力和財富是賦予農村民間組織領導人的兩大資源。你怎麼看呢?
仝志輝:我不這樣認爲。這次論壇反映出農村民間組織多元化發展的客觀態勢,但是,僅僅強調多元化發展並不意味著農村民間組織就能可持續發展。村莊社會中其實沒有多少權力,從大局來看,黨支部或上級都會掌握農村強制性權力中的主要部分,其它組織並不能分享多少。至於財富,經濟類組織纔會擁有財富,但這樣的組織一般在村莊的發展空間也很有限,所以財富也無法足量聚集。一個民營企業主肯定比一個農民組織領導人賺錢,甚至出去打工也比領導一個農村民間組織賺錢。於是,結論很嚴重,即農村社會的機制無法內在地支撐一個民間組織或者農民爲主體的組織的發展。
您已閱讀19%(418字),剩餘81%(17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