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警惕「不信真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由於資訊不對稱,「不明真相」乃正常現象,可通過加強傳播解決,現在更需重視的是「不信真相」。

語言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歷史一次次地證明,表達方式本身就是表達。

多年以來,中國經常使用「不明真相」這個詞,來表達威權統治的盡在掌握。只是,很不幸,如今這個詞似乎很有從護身寶物率先淪爲敝屣棄物的趨勢。

純粹從字面上理解,與「一小撮」、「別有用心」、「情緒穩定」這些詞一樣,「不明真相」本身並沒有什麼「天然」的不公不平之處,只是描述社會中一種可能存在的情形罷了。但以「不明真相」爲代表的這一批慣用語,因有太多的似是而非附著其上,令民間論者恨屋及烏,見此用詞便「氣不打一處來」,於是羣起圍剿,也正合了近年網路消解意義之風潮。

您已閱讀13%(258字),剩餘87%(17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