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業經營者們宣稱,該行業並沒有變成一個傷心之地。儘管路易酩軒(LVMH)上半年利潤下降了23%,其勁敵巴黎春天(PPR)的持續運營利潤下滑19%,而其它奢侈品公司的利潤就像一杯瑪高莊(Château Margaux),很容易一飲而盡。但上月末,古奇(Gucci)的億萬富翁掌門人弗朗索瓦-亨利•皮諾(François-Henri Pinault)表示,奢侈品銷售「不再繼續惡化」。這也是有關該行業併購的傳聞之所以暫時偃旗息鼓的原因。
整合的要素依然存在。該行業具有極強的週期性。一些領軍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相當良好:路易酩軒和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淨負債與有形資產之比在30%左右,而瑞士歷峯集團 (Richemont)則持有淨現金。許多公司都不願意削減成本。除了這些巨擘之外,整個行業處於高度民主割裂狀態。然而,併購交易還是沒有發生。
原因之一,是那些私人控股的企業不願在市場底部脫手。雖然資產和品牌擺在那裏,但價格可能並不與之相匹配。上市公司同樣如此。蒂芙尼(Tiffany)目前的股價約爲其2007年峯值水準的一半。儘管如此,今年其股價漲幅高達40%,以遠期收益衡量,本益比接近20倍,強勁復甦的因素已在價格中得到了反映。以這種估值水準,交易買家不願增加自己的品牌收藏數量。
您已閱讀70%(551字),剩餘30%(2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