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危機

短線觀點:危機回眸

2007年8月9日,時任英國北岩銀行CEO表示,世界已經改變。在危機兩週年紀念日之際,我們應以哪些指標來判斷是否已走出困境?

上週日是「世界改變之日」的兩週年紀念日。兩年前的8月9日,陷入困境的英國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時任執行長亞當•阿普爾加思(Adam Applegarth)表示,世界已經改變。當時,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凍結了旗下一隻大型貨幣市場基金的贖回,歐洲央行(ECB)則以向市場大舉注資來應對這一局面。

阿普爾加思曾表示:「沒人可以聲稱自己預見到了危機。」他的話對嗎?世界是否仍未恢復到能爲依靠貨幣市場融資的銀行提供一個更安全環境的地步?

若以一項指標——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與美聯準(Fed)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之間的息差——來衡量資金緊張程度,那麼兩年前的8月9日的確像是世界改變之日。先前數月,這一息差一直維持在11個基點,而在當日擴大了一倍,至25個基點,其後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之後,一度飆升至332個基點。目前這一息差爲21個基點。

您已閱讀54%(403字),剩餘46%(3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奧瑟茲

約翰•奧瑟茲(John Authers)是英國《金融時報》的Lex主編,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專家之一。他於1990年加入FT,曾經擔任美國市場編輯、美國銀行記者和墨西哥分社社長。奧瑟茲畢業於牛津大學,並且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MBA學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