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公司觀察

中國國企「地產淘金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大型國企紛紛到地產業中「淘金」,勢必綁定更多國有金融資本進入,這將直接減弱中央政策對地產降溫的執行力度。

上週末,上海和杭州兩市的土地拍賣相繼拍出「地王」,這意味著,在過去的兩個多月裏,全國最大的十五個城市全數誕生了新「地王」。

地產界的「地王」現象現在已成舉國關注的話題,尤其引入注目的是,「地王」之中竟有大半爲國有企業。

有一個疑惑,是很多觀察中國商業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爲什麼國有資本在幾乎所有的高利潤行業都能夠形成壟斷或成爲主導者,而唯獨在地產業,卻讓一大堆民營資本佔了大頭?從1999年中國地產復甦開始,在這個領域誕生了難以計數的富豪和大企業。

您已閱讀15%(222字),剩餘85%(13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中國公司觀察

中國企業是是非非、磕磕絆絆、浮浮沉沉。 作者吳曉波,1968年出生,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常年從事公司研究,其著作《大敗局》被評爲「影響中國商業界的二十本書」之一,《激盪三十年》被評爲「2007年度中國最佳商業圖書」。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