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Lex專欄:中國經濟提速背後的隱憂

爲彌補出口下滑造成的缺口,北京動用了一切手段,推動中國經濟第二季同比成長7.9%。但風險依然存在,比如資金唾手可得,助長了股市和樓市泡沫。

在各經濟體中,中國就像高盛(Goldman Sachs)。刺一下,它會象徵性地出一點血,而其他經濟體都在大出血。而且它會迅速復原:根據週四公佈的官方數據,中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同比成長7.9%。

投資者青睞贏家。中國股市的總市值雖未恢復到雷曼(Lehman)破產前的水準,但已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按當前成長率和市場價格計算,2011年中國GDP也很可能超過日本。

這並不奇怪。爲堵住出口下滑所造成的缺口,北京按下了自己可用的所有按鈕——就國家控制型的經濟而言,基本上就是一切手段。經濟模式已經轉變,但主要趨勢是落入政府之手。以不完善的零售數據衡量,國內消費正在增強。然而,其中很大部分是受到刺激措施的推動,汽車銷量猛增就是一個例證。

您已閱讀53%(323字),剩餘47%(2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