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

美元地位短期難撼

巴克萊資本外匯策略主管David Woo:儘管當前的全球貨幣體系存在種種問題,中俄等國也在呼籲建立新的儲備貨幣,但目前還沒有誰可明顯取代美元。

在上週於拉奎拉舉行的八國集團(Group of Eight)首腦峯會前,人們紛紛猜測,本次峯會將討論貨幣問題。中國已呼籲改革全球儲備貨幣體系、成立基於特別提款權(SDR)的新國際儲備貨幣。儘管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5日表示,中國預計美元在「未來幾年」裏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儲備貨幣,但行勝於言:中國本月表示,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企業將有資格享受出口退稅。

各國是否還希望美元充當全球最重要的儲備貨幣,這一點遲早會成爲問題。在過去10年裏,美國未能履行好其全球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基本義務:保持美元幣值穩定。在2002年見頂之後,美元的貿易加權匯率就幾乎一直在下跌。儘管美元的避險地位使其在金融危機中有所升值,但市場普遍認爲,這種反彈將是短暫的。美國應對危機的激進政策——異常寬鬆的財政政策和美聯準(Fed)大規模的資產收購——令人們對美國的長期通膨前景深感擔憂。

美國近年來的通膨紀錄也令人難以安心。過去10年,美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平均爲2.7%,歐元區爲2.1%,英國爲1.8%。這一差異或許是由制度框架不同所致。我們在過去20年中看到,大多數發達經濟體和許多發展中經濟體的央行都採取了通膨目標制(Inflation Targeting)。相反,美國的貨幣政策則是以美聯準維持價格穩定和保障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爲導向。美聯準擁有更大的政策靈活性是否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這一點尚未得到證實。但我們不難看出,它爲何不能支撐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尤其是此時,過去10年裏的部分結構性反通膨因素可能正在減弱。

您已閱讀41%(653字),剩餘59%(9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