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近來要求美國出臺第二套經濟刺激方案的呼聲,最令人矚目的一件事情,就是債券市場的走勢恰好相反。例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自6月中旬以來持續走低。這與幾個月前對於美國財政狀況日益惡化的大驚小怪和對通膨率如脫繮之馬迅速上升的擔憂,形成了天壤之別。
因此,債券投資者要麼認爲國會不可能通過第二套刺激法案,要麼認爲,即使方案通過,與經濟低迷持續數年和通縮到來的可能性相比,財政赤字的日益膨脹眼下只處於次要地位。民主黨內部對出臺第二套方案也存在分歧,而共和黨則抓住了6月份失業人口新增46.7萬這一證據,認爲甚至連第一套支出方案都站不住腳。
美國是否需要額外的刺激舉措?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一方面,經濟學家對於赤字開支是否奏效意見不一。證明其無效也是個令人頭痛的難題:比如說,誰也說不準,如果沒有那先期投入的2000多億美元,上季度美國經濟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而如果美國的確需要擴大開支,多少才足夠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美國總額7870億美元的第一套刺激方案,約佔其2008年經濟產出的6%,遠遠超過20國集團(G20)的平均水準(1.4%)。規模居於次席的是中國的刺激方案,佔其去年產出的4.8%,一些經濟學家認爲美國至少應該再增加一倍的開支。
您已閱讀87%(527字),剩餘13%(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