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在保證全球經濟走向復甦的緊要關頭。我們面臨以下選擇:下定決心全面兌現前兩屆20國集團(G20)峯會的承諾;或者採取在上世紀30年代造成了災難性後果的「以鄰爲壑」路線。失業率正在攀升,儘管從華盛頓到北京,各國都已出臺經濟刺激方案,但失業率仍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居高不下。作爲回應,許多政界人士將力圖在貿易及投資領域實行保護主義——的確,他們已經在這麼做了。
我在銀行業(以國際金融領域爲主)從業已有50多年。大部分時間,我的工作像是一次不可思議的美妙旅行:貿易與投資的不斷擴張,讓許多國家走出了戰爭與衰退的陰霾,促成了收入水準的驚人提升,也加強了各國民衆間的溝通。但在這50多年中,我們從未目睹過像當前危機這樣可怕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我們需要記住,正是上世紀30年代的《司莫特-郝利關稅法》(Smoot-Hawley Act)加劇了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並延長了它的持續時間;正是各主要國家的保護主義報復行動,在那段時期加劇國際安全域性勢緊張,進而造成了災難性後果。
爲避免重蹈覆轍,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行動地點就是在義大利召開的八國集團(G8)峯會。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及其他與會首腦必須把20國峯會的空談,轉化爲一份能夠鼓舞信心的計劃。今年4月,出席20國集團峯會的領導人承諾,將致力於「推動全球貿易與投資,反對保護主義,以鞏固繁榮」。
您已閱讀33%(592字),剩餘67%(11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