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

中國出口拖累新興市場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貝哲民:面對經濟危機,中國正在增加對新興市場的出口。但是,對中國有利的訊息,並非總是對其它國家有利。

關於兩國集團(G2)的討論頗爲流行,也有著充足的理由。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上月出訪北京,凸現了美中關係涉及的巨大經濟和金融利益,也表明雙方的協同配合不斷增強。美國避免對低估的人民幣匯率提出批評,中國則承諾繼續持有美元和鉅額美國政府債券。

這種關注點的變化在中國的機構層面得到了反映。越來越多的研究着眼於中國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以及美聯準(Fed)定量放鬆政策的影響,例如,由學術研究所和官方機構發表的研究。此外,坊間證據表明,這些機構正減少對其它國家的關注,將更多注意力聚焦於與G2相關的問題。

這種變化是合理的,因爲此次經濟危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展現其經濟影響力的機會。例如,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降低出口商匯率風險和交易成本的實用主義考慮,但它也反映出政府的願望:人民幣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會隨著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而上升。

您已閱讀23%(383字),剩餘77%(12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