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

中國特色的銀行監管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防止金融風險蔓延的一個有效機制,就是在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之間建立防火牆。不過,許多人忘記了這一原則。在中國,我們則保留了防火牆機制。

在一個相互關聯日益緊密的世界裏,金融風險目前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防止風險蔓延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在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之間建立防火牆。

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忘掉了這一原則,或懷疑它已經「過時」。不過在中國,我們在金融體系改革中保留了這種防火牆機制。在中國,只有合格的商業銀行才能獲准從事非銀行業活動,並在兩者之間建立了嚴格的防火牆。我們堅決主張,存款始終應該是銀行的主要融資來源。此外,中國銀監會(CBRC)正在制定一項規定,將要求在商業銀行與其控股股東之間、以及商業銀行與其非銀行業分支機構之間建立防火牆,以防止風險蔓延。

有些時候,解決一個複雜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簡單而有效的基本方法。實踐表明,傳統的手段往往奏效,尤其是考慮到金融工程學有可能失靈。近幾個月來,我們注意到,全球其它地區的許多監管機構也開始採取這種「迴歸基本」方式。

您已閱讀27%(365字),剩餘73%(10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