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鋁

中鋁未必是輸家

FT中文網經濟評論員吳錚:中鋁投資力拓195億美元的交易告吹,商業上有其合理性。雖然沒有獲得最滿意的結果,中鋁也不是輸家。中國的教訓是,應當儘量淡化此類海外投資的政治色彩,注重實際回報。

中鋁向力拓投資195億美元的交易告吹。中鋁總經理熊維平對這一結果「非常失望」。中鋁的失望可以有兩層含義。第一,錯過了一筆有利可圖的交易。無論從目前的國際礦產品價格還是力拓的股價來看,這筆2月份達成的交易對中鋁都是合算的買賣;第二,海外投資戰略遭受的挫折。中鋁對力拓的投資是中國企業迄今最大規模的海外投資,中國對鐵礦石資源的需求又賦予了這筆投資更多的戰略價值。

怎樣看待中鋁的表現呢?作者認爲,中鋁雖然沒有獲得最滿意的結果,但也不是輸家。對於中鋁的這筆投資,中國應當採取務實態度:看到商業上的機會和風險,同時淡化這筆交易的政治色彩。

力拓選擇放棄交易在商業上有合理的一面:今天的市場條件與2月已不可同日而語,按照當時的價格出售資產很難獲得股東支持。中鋁對此亦有心理準備,雙方2月簽訂的協議就包含有1.95億美元 「分手費」的條款。交易未能更早落實,主要受制於澳洲政府的審批進程,並非中鋁可以左右的。

您已閱讀27%(398字),剩餘73%(10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