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

Lex專欄:中石油的「開胃小菜」

對中石油來說,即便拿出22億美元買斷新加坡石油公司股份,也不算大交易。

中石油(PetroChina)日前再度成爲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與這種地位相稱的是,該公司具有非常好的「造勢」悟性。就在一個月前,這家亞洲最大的原油生產商還在宣揚自己渴望「抓住歷史機遇」。上週日,這家規模爲3300億美元的公司同意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新加坡一家下游能源企業45.5%的股份。

即便假設針對新加坡石油公司(Singapore Petroleum Company)其餘股份的強制性全面收購要約進展順利(這並非十拿九穩:週一該股收盤價低於要約出價),此筆交易也微不足道。中石油負債不多,22億美元的總價,不致對其手頭130億美元的現金造成多大影響。中石油去年對自身煉油及行銷業務的投入,就不止這個數,儘管該部門佔集團資本支出總額不到9%。這宗交易也不至於像中海油(CNOOC)四年前對美國優尼科(Unocal)果敢但最終夭折的競購那樣,令政界人士和保護主義者感到震驚。自那以來,中國已收斂了自己的野心,而且此筆交易與其說是保障資源供應,不如說是初步染指一個區域樞紐。不過,此筆收購可能會給中石油帶來一個更好的海外平臺,可用於國際擴張。

至少,這宗交易使中石油增加了下游業務的比重,在原油價格走低的情況下,這可能有所幫助。中國油氣行業三巨擘中的煉油巨擘——中石化(Sinopec),今年迄今爲止股價已累計上漲34%,輕鬆超越了中石油。再者,要約出價經過了仔細盤算。這一出價與交易宣佈前的上週五收盤價相比,有24%的溢價,與未受干擾時的價格相比有53%的溢價,這使中石油能夠逃避機會主義的指控。這一價格相當於今年預估收益的17-18倍,與幾家規模較大的綜合能源企業相當,而與某些亞洲能源企業相比有可觀的溢價。此筆交易雖然不會改變整場遊戲,但算得上是一道相當可口的開胃小菜。

您已閱讀95%(738字),剩餘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