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林

李祥林與金融海嘯 (上)

2000年,李祥林在著名的《固定收益期刊》(Journal of Fixed Incom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藉助於他在精算學和保險學以及對心碎症狀的知識,他解決了華爾街定量金融家最棘手的問題:違約相關性。這讓他在華爾街一舉成名。

約翰尼•凱什(Joh nny Cash)和瓊•卡特(June Carter)在大奧普里(Grand Ole Opry)現場音樂秀的後臺初次見面。他們的相識有點像鄉村歌曲中的男女主角:他結過婚,她剛剛離婚,於是一段感情開始了;兩位歌手都有小孩,前妻因他酗酒狂歡於1966年離開他之前,他有3個孩子。兩年之後,他在舞臺上向卡特求婚,儘管遭到卡特多次拒絕,但最終她還是答應了。他們各自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

他們的人生結局也像是一首鄉村歌曲。2003年,卡特心臟手術出現併發症,不幸逝世於納希維爾,4個月後,凱什也與世長辭,和卡特在天堂相會。似乎,妻子因心臟併發症去世讓他痛不欲生:「太痛苦了,」在最後一次音樂會上,他對觀衆這樣說道。他一邊爲他的吉他調音,一邊幾乎流著淚表示,這種痛苦「讓人難以接受,是最不能讓人接受的。」

在剛剛喪失親人的人羣中,凱什只不過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約翰尼和瓊相遇前,科學家們就已經注意到,這種「配偶相繼去世的案例」其實並不是個案。到上世紀80年代,醫學研究人員就開始著文提到「應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又稱「心尖球形綜合徵」(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這個難懂的專業術語用來描述這樣一種特殊情形:經歷了一次非常嚴重的精神創傷之後,人體的大腦會神祕地向血液中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會削弱人體心臟機能——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心臟完全停止工作。

您已閱讀16%(616字),剩餘84%(32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