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定量金融家事實上並沒有進入交易大廳。他們中的傑出人才仍舊在寫論文,研究數字,把他們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商業領域。李祥林來到紐約,在諮詢公司RiskMetrics集團工作。該集團是從JP摩根(JP Morgan)獨立出來的,但他仍然還是在考慮生、死和愛。2000年,他在著名的《固定收入期刊》(Journal of Fixed Incom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引發了人們的強烈關注。在報告中,李祥林玩了一個非常優雅的把戲。藉助於他在精算學和保險學以及對心碎症狀的知識,他試圖解決華爾街定量金融家最棘手的問題:違約相關性。
市場的功能和孤立的實驗室不同,市場是相互聯繫、相互關聯的。對於定量金融家來說,光試著去了解自己銀行投資組合中的各個公司的破產機率還不夠;他還要知道一家或多家公司的破產是如何增加(或減少)其他公司違約的可能性。例如,假設一家銀行向兩個企業——分別是乳牛場和乳品廠——提供貸款。根據評級機構,乳牛場破產的可能性爲10%,而乳品廠破產的可能性爲5%。但如果乳牛場真的破產了,而且這家乳牛場又是乳品廠的主要奶品供應商,那麼乳品廠跟著乳牛場破產的可能性將迅速上升至5%以上。
事情就這樣變得更加複雜了。愛爾蘭乳牛場發行的債券和馬來西亞軟體公司發行的債券,它們之間的違約機率有何關係?或許你會這樣認爲,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些企業不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完全不同,而且地理位置相距遙遠。然而,假設兩家公司都在從同一家陷入困境的銀行貸款,而這家銀行正要求收回貸款,那麼情況又會怎樣?
您已閱讀17%(639字),剩餘83%(31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