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農村社會學》」,陳蓬希說,「它貼近現實,對工作很有用」。二十年前中專畢業時,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再入課堂。今年三月起,每個週末,陳蓬希前往市區的經濟管理學院上課。他是汕頭市「千名村官進大學」的第一批學員,汕頭大學爲他們制定了三年的大專課程。
他三十八歲,去年五月當選汕頭市龍湖區龍頭村的村主任。這個村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間,福建莆田縣的烏衣巷村民集體遷移至此。宗祠中的密密麻麻的牌位,暗示著這個大家族綿延的生命力。
不過,當陳蓬希出生時,世代流傳的宗祠已是被批判的「舊遺產」。自從一九四九年的新政權建立以來,長期處於自治狀態的鄉村已被捲入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造。人民公社取代了小農經濟,地主與佃農的關係消失了,村子裏的道德與權力中心,從宗祠轉到了公社黨委。這種變化給一些人帶來了希望,也給另一些人帶來了災難。
您已閱讀17%(360字),剩餘83%(17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