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迎接建國六十週年,北京市政府決定拓展天安門一條街,據第十二期《鳳凰週刊》報導,此番拆遷將使九條衚衕的七百餘戶居民徹底遠離長安街。他們離開後,雙向十車道的構想將成爲現實。採用新型路面材料的道路,使長安街路面的抗碾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那樣的話,在大閱兵中,顯示國威與軍威的重型武器運載車將順暢地通過神州第一街。
長安街最初僅有3、8公里,當時只有六米的寬度。在大躍進的1958年,復興門與建國門全線貫通,十里(公里)長街橫空出世。據第十七期《瞭望東方週刊》報導,從1952年拆除長安左右門開始,在體現「首都風貌」的思路下,雙塔寺、牌樓等一批古蹟先後被消滅。1954年定下長安街100米的寬度,在1958年變成120米,原因是爲了向蘇聯老大哥看齊。
「消失的衚衕,越來越多的公共建築,不間斷的綜合整治和大修……決定長安街和城市風格樣式的似乎是一雙『看不見的手』。」《鳳凰週刊》的專題報導指出,被官方定位爲行政中心的長安街,事實上並未完成自己的使命,該街及其延長線上,最大的卻是商務類建築。最著名的要算東方廣場。「即使是這條街道上的商業建築,也在體量和氣勢上努力擺出一種非民間的體制化的姿態。」所以,「長安街強烈的政治色彩,只是一種想像和感受」,「理論上,長安街已經不存在變成一條集中行政機構的街道的可能性,相比長安街給人留下的強烈政治印象,這才更是現實的政治。」
您已閱讀16%(578字),剩餘84%(31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