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PK

遠征軍、大一統、小尺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以遠征軍爲題材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意外地引起了一場論戰。喜歡的不喜歡的攪起一鍋亂粥。渴望看一場真正的戰鬥,卻不料讓一場口水戰給噎住了。

符號極易被誤讀。中國行爲藝術家趙半狄三月份在巴黎舉辦的一場社會熊貓時裝秀,激起強烈民憤,他被打入「賣國賊」的死牢。理由有二:在中法關係緊張的時刻難免有媚法之嫌;表現的二奶、貪官、小姐等等中國社會一系列令人會心的符號,難逃醜化祖國取悅洋人之罪。對此,趙半狄百口莫辯。事實上,趙的這些作品兩年前在北京發佈時,就被譏諷爲作秀。(見《讀者欣賞》2008年第一期)作秀不難,難的是不被誤解。

以遠征軍爲題材的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意外地引起了一場論戰。喜歡的不喜歡的攪起一鍋亂粥。渴望看一場真正的戰鬥,卻不料讓一場口水戰給噎住了。第十四期《新民週刊》刊登的陸幸生的長文,給出了全部不喜歡的理由。第十二期《三聯生活週刊》顯然站在形而上的制高點上。該刊在封面故事《追問<我的團長我的團>》裏寫道:該劇把人物推到無藥可救的極端境地,試圖直面生死、人與人之間關係最殘酷的現實,探討人性的真實含義。問題或許在於,他們把影像變成了一個符號實驗,這也許可以證明自己超羣的智力水準,但並不合適作爲大眾消費品。因此,他們傾注全力的形而上追問,變成了冗長而徒勞的遊戲。

第十五期《瞭望東方週刊》則要實在得多。它把焦距對準了倖存的遠征軍老兵。記者孫春龍採訪了多位老兵,不論是流落異國,還是寄身異鄉雲南,他們一生忍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折磨,晚景淒涼。他們最大的心願是政府承認自己是抗日戰士。這段被執政者雪藏了六十多年的歷史,正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但依然是個慢鏡頭。原因在於,他們是「國民黨」的兵。在大陸出版的中國現代史著作裏,中國政府似乎若有若無,一概以「國民黨」指代當時真實存在的政府。讀者被告知,共產黨是獨立抗戰,而非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下抗戰。沒有一個中國政府,哪有中國人的概念?

您已閱讀30%(723字),剩餘70%(16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