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封題爲《成都恩威被傳免繳7000萬稅款 驚天偷稅大案難道要一洗了之?》的貼文在網上流傳,網友反應強烈。但事情並未有什麼進展。1996年,榮金明等人舉報成都恩威集團偷稅漏稅等惡行,引起中國總理朱鎔基的憤怒。查處結果令人震驚:成都恩威集團利用假合資、勾結腐敗稅務官員製造假稅務檔案和造假帳等手段,在一些官員的庇護下,偷稅達一億多元。恩威偷漏稅案成爲當年轟動全國的五大稅案之一,國家稅務總局勒令該集團補交一億多元稅款。舉報人、四川資陽市人大代表榮金明,十多年來卻備受打擊,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3月4日,他獲悉,在恩威集團只交了3000萬元稅款後,兩年前,相關部門豁免了恩威集團應交的7000萬稅款。按國家稅務總局一位退休官員的話說,任何機關無權免除應交國庫的偷漏稅款。他不明白,這樣的事情爲何就沒有人管?偷漏稅者逍遙法外,舉報人卻惶惶不可終日?
榮金明的疑問指向國家財政監管。多大的事情最後似乎都能不了了之。
事前監管更是一路荊棘。兩會前夕,公衆普遍期待能對刺激經濟的四萬億政府投資進行監督,最後卻被輕描淡寫一筆搪塞過去。出自納稅人頭上的錢怎麼花,卻不容納稅人說話。第六期《南風窗》雜誌發表王靈俊的文章指出,政府自己決策、自己分配、自己實施、自己監督,難以服衆。該文介紹了美國的做法,意在提供借鑑:伴隨美國龐大經濟刺激計劃的,是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監督措施。一是,任命一位在鐵腕治吏方面聲望卓著的前高官,領導一個獨立機構——經濟恢復計劃透明與問責委員會;二是,建立一個專門網站,及時公佈資金去向。網站首頁有這樣一句溫暖人心的話:這是你們的錢,你們有權知道錢去了哪裏、被如何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