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崛起催生藍水海軍

FT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昨日,中國海軍在青島慶祝成立60週年。千百年來,中國一直向內看。如今,擁有強大的海軍,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難以避免的結果。這有風險,但也應受到歡迎。

1888年,北洋水師宣告成立。先前中國清政府爲此耗費了大約1350噸白銀購置軍艦。幾乎一夜之間,北洋水師成爲世界第八大海軍,並且照理也是亞洲最強大的艦隊。但這一幻覺僅在6年後就被戲劇性地擊碎了。這支耀眼的新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被更爲組織有方的日本帝國海軍打得全軍覆沒。這場恥辱的失敗,加速了中國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10年後,日本在日俄海戰中令人震驚地獲勝,鞏固了這一實力轉移。

昨日,中國海軍在青島慶祝成立60週年。現代化海軍的重生,是中國經濟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海軍的實力可能還是比不上日本海軍,儘管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英語裏,這聽上去像一家革命性的服裝店),而日本稱作海上自衛隊(Maritime Self Defence Force)。但趨勢是相當明顯的。受戰後和平公約的約束(即便不是法律限制),日本軍費開支最多只能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而國防分析人士估計,中國軍費開支約佔GDP的4%(中國GDP雖小於日本,但增速快得多),海軍在中國軍隊成爲日趨顯赫的軍種。

遺憾的是,在應邀訪問青島的14國海軍中,日本被刻意排除在外。去年6月,一艘日本驅逐艦獲准訪問中國湛江港,這是60多年來中國首次允許懸掛太陽旗的海軍艦艇靠近中國海岸線。但在中方看來,讓日本參加紀念中國海軍成立的慶典活動,作爲一種和解舉動顯然有點過頭。1949年,一些國民黨軍艦投奔共產黨,由此誕生了解放軍海軍。

您已閱讀32%(605字),剩餘68%(13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