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危機

金融業向何處去

菲力普•奧格:自由市場經濟舊的模式破產了,與其它國家相比,英美兩國遭受了更沉重的打擊。各國政府、央行和監管機構卻毫無把握,摸索著擺脫危機的出路。

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到達20國(G20)集團峯會時曾說:「一貫正確的全能市場完了。」法國總統離開時宣稱,盎格魯-撒克遜式的金融模式「已成爲翻過的一頁」。這一頁是否真的翻過去了,取決於自由市場經濟學切合實際的繼任理論建設如何。如果美英兩國地位牢固的利益階層希望留在舞臺中央,就最好支持這一進程。

這些定義市場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理念,是在1971年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的固定匯率崩潰後所留下的真空上建立起來的。在隨後的20年裏,芝加哥學派的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們幫助說服里根(Reagan)和撒切爾(Thatcher)政府採取自由放任政策和放松管制。與此同時,在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阿爾弗雷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教授關於創造股東價值的研究則定義了企業部門的目標。

管理顧問們採納了這些觀點並使之轉化爲前後連貫的商業策略。而後,從放鬆的管制中解放出來的投資銀行家們著眼與最大的獲利機會,全盤接受了這一切,賣力地推銷給執行長們。20世紀70年代衍生品理論的發展,一旦爲股票期權和高級行政人員基於業績的薪酬敞開大門,隨之而來的是張牙舞爪的資本主義主導世界長達30年。

您已閱讀28%(542字),剩餘72%(13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