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

Lex專欄:G20沒請我

許多國家的政客都希望出席本週的G20峯會,但問題是名額有限。

政客和官僚們沒有拿著一份令人瞠目的薪水(儘管他們往往通過費用開支來加以彌補),他們生存的主要目的是權力。因此,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出現在本週的二十國集團(G20)峯會上。問題是名額有限。恩,比較有限。如果這像根據國內生產毛額(GDP)邀請最富裕的20個國家那樣簡單,那麼排在第21位的比利時無疑會對這樣的安排表示理解。天曉得,下一次波蘭很可能被排除在外。

但這份嘉賓名單相當複雜。這裏沒有正式的標準,但自該集團10年前創立以來,其成員構成一直沒有變化。很寬泛地講,經濟規模很重要。然而,儘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2008年產出的估計,西班牙和荷蘭分別位列第11位和第18位,但兩國都不是G20成員國(不過兩國都已受邀參加倫敦峯會)。另一方面,經濟規模要小得多的南非和阿根廷,卻一直是這個時髦集團的成員。

用G20自己的話講,其成員國必須對於「全球金融體系有著系統重要性」。因此,石油儲量豐富的沙烏地阿拉伯榜上有名。但瑞士(非G20成員國,也沒有受到邀請)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同上)哪兒去了呢?這兩個國家對於國際金融都十分重要。同樣,G20希望實現地域上的均衡,並反映出人口數量。在這方面,該集團要麼是在做表面文章,要麼是徹底不及格。泰國和南非可能在地圖上天各一方,但很難算得上地緣政治的重量級玩家。

您已閱讀71%(550字),剩餘29%(2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