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客

廣州卡拉OK的「新臺客」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黃佟佟:「臺客」本是貶義詞,新臺客們卻以土爲榮,熱衷唱「一剪梅」等深情到噁心的80年代歌曲,臺灣甚至出現連名稱都極「臺」的「新寶島康樂隊」。

自從馬英九上臺,《海角七號》大紅之後,我的身邊突然多了許多新臺客。 「臺客」本來就是貶義,象徵「老土以及過時」,但這幫新臺客以土爲榮,而且玩得不亦樂乎。

最具代表性的新臺客是在各大卡拉OK裏。作爲當代中國人最重要的社交地點和壓力發泄場所,卡拉OK是社會潮流的晴雨表。卡啦OK裏的新臺客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厭其煩點唱諸多超級過時的、老掉牙的、土得掉渣甚至深情到噁心的八零年代的臺灣流行曲,多是當年傳唱一時的臺灣言情電視連續劇特別是瓊瑤片的主題曲,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八月桂花香、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昨夜星辰、幾度夕陽紅、在水一方,煙雨濛濛……

一邊深情地演唱「紅塵自有癡情者,莫笑癡情太癡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爲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一邊嘲弄瓊瑤阿姨當年大無畏的山寨功力 「寫一個歌六句話,前四句是抄別人的,後兩句是誇自己的……」,對卡啦OK裏自娛自樂的成年人來說,新臺客行爲讓他們在單純的卡拉OK情緒發泄中有了更多的情感體驗——那就是異常的CAMP味,在刻意追求壞品味中體會到一種讓人興奮的樂趣。

您已閱讀41%(471字),剩餘59%(6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