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交易

Lex專欄:內幕交易「好景」不再

從事內幕交易的人,日子曾經很好過。他們或許會因行爲失端在民事法庭遭到輕微懲罰,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處以罰款或吊銷職業資格。如今,情況不同了。

從事內幕交易的人,日子曾經很好過。他們或許會因行爲失端在民事法庭遭到輕微懲罰,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處以罰款或吊銷職業資格。即便相關部門獲得刑事法庭立案的權力,立案起訴的也是微乎其微。

如今情況在變。立案和定罪都在大幅增加——這是多年來市場監管者們互不相讓,競相證明誰最鐵腕的結果。對沖基金公司GLG Partners剛輸掉針對法國市場監管機構的上訴,該機構指責該公司就威望迪(Vivendi)股票進行內幕交易。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也在著手一宗刑事審判,接著今年可能還會有四起。上週,香港進行了首例刑事起訴。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原來的一位銀行家因向朋友與家人洩露一起即將進行的收購,目前面臨高達10年監禁和最高130萬美元罰款。

銀行從業人員薪資引起民憤,說明現在正是追究白領敗類的絕好時機。監管層的熱情高漲了,但市場更乾淨到什麼程度仍值得探討。隱藏在委託代名人、離岸公司和其它代理人背後的惡人仍可逃脫監察。波動的市場可掩蓋各種欺詐行爲。除了合理懷疑之外,證明其犯罪意圖仍十分困難。

您已閱讀67%(450字),剩餘33%(2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