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hitters stumped by their own ego
馬多夫和他的後來者


FT專欄作家加普:被控在安提瓜銀行欺詐80億美元的史丹佛,與馬多夫有不少相似之處,包括「穩定」到令人喫驚的投資回報率和一手遮天的經營模式。

One is that Sir Allen, who denies wrong-doing but refused to co-operate with a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inquiry, made oddly steady investment returns at Stanford International Bank. In 1995 and 1996, he achieved the remarkable – in fact, near-impossible – coup of identical 15.71 per cent returns.

其中之一是,史丹佛的史丹佛國際銀行(Stanford International Bank)的投資回報率穩定得離奇。在1995年和1996年,他連續兩年取得年15.71%的相同回報率,這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史丹佛否認存在不當行爲,但拒絕配合美國證監會的調查。

您已閱讀6%(436字),剩餘94%(69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