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百密終有一疏,有時候會因爲問題很大或很出人意料,所以光顧著想對方提出的問題而忘記了自己應該反問的這個問題。
比如今年夏天收到一個美國人的郵件,說是實習生,要爲美國一個研究機構做一系列關於美中經濟關係三十年的採訪,具體到爲什麼問我,是因爲他想知道,作爲一個財經記者,我對這事有什麼看法。
我一看就想,三十年,只有三十年嗎,我怎麼一直覺得應該更長一些?並且,難得有人問我這麼一個大問題,一激動就答應了,開始想應該怎樣回答。
您已閱讀20%(208字),剩餘80%(8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