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也談「三十年」?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爾山:2008這個年份原來如此有歷史意義,以至人人都在談「三十年」。就連30年前還未出生的24歲美國人也想談「美中經濟關係三十年」。

但百密終有一疏,有時候會因爲問題很大或很出人意料,所以光顧著想對方提出的問題而忘記了自己應該反問的這個問題。

比如今年夏天收到一個美國人的郵件,說是實習生,要爲美國一個研究機構做一系列關於美中經濟關係三十年的採訪,具體到爲什麼問我,是因爲他想知道,作爲一個財經記者,我對這事有什麼看法。

我一看就想,三十年,只有三十年嗎,我怎麼一直覺得應該更長一些?並且,難得有人問我這麼一個大問題,一激動就答應了,開始想應該怎樣回答。

您已閱讀20%(208字),剩餘80%(8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