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專欄:注資之後的中國航空業

中國東航和中國南航獲得注資固然可喜,但這種幫助解決不了客運和貨運收入不振的主要問題,因爲市場普遍預期這些航空公司今年總虧損將逾8億美元。

中國航空業遭遇黴運已經有一段時期了。僅以今年爲例,就出現了自然災害和奧運會期間強制停飛的問題,再加之人民幣貶值和錯誤押注燃油價格走勢的巨大損失。中國東航是三大航空公司中最弱的一家。該公司上月承認,其對沖造成的公平價值虧損在10月份猛增六倍,達到近3億美元。

但是,儘管獲得注資是可喜的,但這種幫助解決不了中國航空業的主要問題:客運及貨運收入日漸低迷。在上週宣佈的收費豁免和減稅措施基礎上,新的注資聽起來很好。但據花旗(Citi)估計,這些舉措對三大航空公司的平均損益影響將在1.5億至2.2億美元之間。根據市場的普遍預期,這些航空公司今年的總虧損將超過8億美元。

繼首次承認航空運能過剩後,北京已禁止新企業在2012年之前進入航空業,並敦促現有航空公司取消訂單。根據訂單情況,中國航空業在2009年將收到大約180架新飛機,將使得機隊總規模擴充七分之一。這些訂單的至少40%押金已經支付,拖欠剩餘款項的罰金很可能過高。拖延交付,讓飛機在製造商的機庫中發黴,也許不會讓波音(Boeing)或空巴(Airbus)高興,但看起來卻是應對乘坐率下降和機票價格下跌的上策。

您已閱讀77%(479字),剩餘23%(1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