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類似情況。北京是最明顯的例子:這裏是外國新聞機構雲集之地,許多老外記者因爲呆久了,自然變成「北京通」,知道哪裏有好喫的和好玩的,相比之下,如果他們問我關於北京的衣食住行,我更有可能一問三不知,像個外國人,確切說是像從前我們想像的對中國一無所知的外國人。
比如幾年前一位美國記者請我喫飯,他問我想喫什麼,他知道哪裏有最正宗的店。先不說他有沒有吹牛的成分,只聽他的這番話,這麼說吧,如果只聽聲音而不見人,恐怕很難想像說話的其實是一個美國人,爲一份美國週刊工作,而他來北京也就幾年時間。
事實證明這位美國記者沒有吹牛,因爲他帶我去了一個喫烤鴨的連鎖店,而在那之前和之後,我不止一次聽北京朋友推薦去這個連鎖店喫烤鴨——呃,考慮到許多老外以及前面提到的香港記者都把北京當作自己的「地頭」,踴躍擔當做東的使命,大概有必要補充一句,這裏說的「北京朋友」是在中國出生和長大,如今在北京工作。
您已閱讀40%(395字),剩餘60%(6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