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身價的「會所餐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淑瑾:它總是開在神祕幽靜的所在,擇優選取客人。喫遍大餐館並不稀奇,日日在會所消費,又能隨時定到餐位,成爲中國新的「體面」標準。

老闆們爲了顯示自己與衆不同,或者他們真的以爲自己是與衆不同的,能給客人提供特別的餐飲服務,總是將飯店開在神祕幽靜的所在,擇優選取客人,命名爲「會所」。也有的,專門選了有歷史的老房子——餐飲業和文物收藏一樣,也要講故事。在杭州,要選在西湖邊的老別墅或者景點深處的某祕境,在蘇州,選在弄堂裏的園林內,在上海,則要選在上了歷史的公園或者名人老宅裏。

有一家號稱絕不對外的會所,就在西湖旁邊的某老建築內,追溯歷史,也能說出住過這裏的個把名人。老闆買來了落地銅鏡,又有老式牛皮沙發,處處嚴絲密縫,點出「奢華」主題。端上來的炒青菜,卻只有菜心,老闆介紹說:「這個菜叫捨得。」又補充了背景資料:「呵呵,在我這裏的員工,維生素都保證充足。」一開始,我還沒把以上兩句話連綴在一起理解,心想老闆對員工頗爲不薄,臉上就不自覺掛起微笑,卻不料他緊跟著一句腦筋急轉彎的謎底:「員工們每天喫菜皮,維生素可好了。」我腦中立即產生活生生的畫面,儘管也有營養學上的些許安慰來支撐——他們喫菜皮可能比我們喫菜心更加健康呢——可是面前這盆售價人民幣88元的「捨得」有著這樣跌宕的花絮報告,讓人喫也不是,不喫也不是了。而會所裏的各種菜餚,多半有類似的故事。菜餚越是精緻,被過濾掉的東西就越是讓人心疼。富貴的代價。

又是在上海某會所,公關穿著拽地的長裙前來接待。好像是要復古舊時的管家裝扮,黑色的緞子底,繡著龍鳳圖案,外加招牌的笑臉。據說好的會所就應該有好的管家來照料,流水線上培養的服務生可不能滿足這裏的需要。會所的菜式是按照你的預算來配置的,市場上能買到什麼最新鮮的,價錢最貴的,大廚就會爲你配好。宴席的菜單也是事先給客人確認過的。像足了舊式的一次請客。

您已閱讀64%(706字),剩餘36%(4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