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管局vs香港金管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張明:由於資產配置保守,中國外管局在海外資產組合方面的損失明顯低於香港外匯基金。但從長期來看,中國外管局的投資業績可能將顯著低於香港外匯基金。

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宣佈,受全球股市下跌拖累,香港外匯基金2008年第3季度投資損失達到483億港幣,遠高於第1季度的146億港幣以及第2季度的204億港幣。今年前3季度的投資損失合計833億港幣,與2007年創紀錄的1422億港幣盈利相比可謂反差巨大。

從具體的投資組合來看,在今年前3季度中,香港外匯基金在股票投資上損失了1001億港幣(其中在香港股市上損失569億港幣,在海外股市上損失432億港幣),在外匯投資上損失了138億港幣,在債券投資上賺取了306億港幣。相關資產組合的表現再次印證了以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市場動盪時期,債券依然是最穩妥的投資。

次貸危機的深化與擴展導致全球股票指數下跌,而新興市場國家股指的下跌幅度更是顯著超過發達國家股指。這是香港外匯基金在股市折戟的根本原因。由於實施了聯繫匯率制,港幣本身與美元掛鉤,那麼外匯市場上的投資損失自然是因爲美元今年以來的強勁表現導致外匯基金所投資的歐元及其他主要貨幣資產相對貶值所致。儘管次貸危機造成部分金融機構企業債出現違約,但主要發達國家國債迄今爲止尚未出現信用等級顯著調降或市場價值顯著縮水的局面,因此外匯基金在債券方面的投資業績尚可。

您已閱讀30%(501字),剩餘70%(11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