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澤楷(Richard Li)打造的大廈。在2000年科技繁榮的鼎盛時期,李澤楷的電訊盈科(PCCW)以285億美元收購了香港當時處於壟斷地位的電信網路。那一年還沒有結束,電訊盈科股價已從131.75港元的最高點(經股票合併調整後)跌至30港元以下,而且過去4年多數時間都低於5港元。經過3次失敗的退出嘗試——分別受到中國政府、中小股東和信貸危機的阻擾——之後,李澤楷改變了做法,計劃將電訊盈科全盤私有化。
可以說,這是李澤楷迄今爲止的最明智之舉——除非你正好是電訊盈科的中小股東。通過其新加坡控股公司盈科拓展(PCRD),李澤楷和中國國有合作伙伴將出價每股4.2港元,收購二者尚不擁有的52%股份。
按一些標準衡量,出價似乎相當慷慨——較停牌前的收盤價(正好創紀錄新低)溢價53%,所代表的企業價值是普遍預期的利息、稅項、折舊和攤銷前收益率(EBITDA)的6.2倍。但私有化時機有點投機取巧的味道:以停牌前180天的平均價格計算,溢價變成了9.5%的折讓。
您已閱讀57%(430字),剩餘43%(3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