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新國家主義的較量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廢墟中,國際新秩序正在建立。但那些富裕國家,一面講著相互依賴、團結合作的說辭,一面害怕失去現有的特權地位。全球化和日益抬頭的新國家主義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擴大、明朗。

我爲何如此樂觀?噢,就在上週,偉大的國際主義者、美國總統喬治•布希(George W. Bush)宣佈,他將召集世界各國領導人前往華盛頓,「增進」對危機成因的「共識」。用白宮的話說,這些領導人將制定「一套全球金融領域監管和機構體制改革的共同原則」。我知道,這有點拗口。不過,嗨!多邊主義這個詞也挺長。

我猜測,對於透不過氣來的歐洲領導人所宣揚的新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的結果,一些讀者可能會多一些懷疑。其他人或許會問,法國的尼古拉•薩科吉(Nicolas Sarkozy)和英國的高登•布朗(Gordon Brown)該如何共享喝彩?我們不能同時擁有兩名主角——無論如何,不能碰巧一位是法國人,而另一位是英國人。

我也將是承認峯會時機——美國總統大選結束10天後——並不理想的第一人。布希的總統任期將步入最後階段,他的繼任者大概會以觀察者的身份出席。

您已閱讀19%(384字),剩餘81%(16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菲力普•斯蒂芬斯

菲力普•斯蒂芬斯(Philip Stephens)目前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副主編。作爲FT的首席政治評論員,他的專欄每兩週更新一次,評論全球和英國的事務。他著述甚豐,曾經爲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寫傳記。斯蒂芬斯畢業於牛津大學,目前和家人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