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大多數亞洲國家,南韓更爲擔心全球普遍擔憂的去槓桿化和信貸市場凍結。南韓民營部門負債率過高,而且南韓銀行近12%的融資依靠海外批發市場。對投資者來說,經常賬戶是另一個危險信號:自1997-98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南韓經常賬戶首次出現赤字。自年初以來,外國投資者已出售了價值240億美元的南韓股票,一定程度導致韓元對美元貶值三分之一。像其它有經常賬戶赤字和短期外債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一樣,南韓想延期還債將會很困難。
結果會怎樣?好訊息是,比起1997年,南韓有更爲充足的「彈藥」來捍衛韓元。它擁有2400億美元外匯儲備,約相當於亞洲金融危機前11倍。從上次危機中我們知道,面臨緊要關頭的時候,南韓政府反應會很快(雖然當情況看起來好一些的時候,放手也快)。
不利的是,由於(南韓政府)採取干預手段阻止韓元貶值,外匯儲備正逐漸減少。國內貨幣市場也在收緊,顯示南韓在國內和海外面臨雙重危機。作爲主要出口國,南韓立刻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向來,南韓有「全球經濟的對沖基金」之稱。看上去,這一說法如此恰當(或者如此不幸),但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您已閱讀92%(466字),剩餘8%(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