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擴張難以爲繼

經濟學家高善文: “強弩之末”可以說是中國經濟上半年傳出的基本資訊。儘管數據顯示,成長率仍相當高,但經濟成長出現下滑將只是時間問題。

強弩之末,這可以說是中國經濟上半年數據傳達出來的基本資訊。儘管中國官方公佈的2005年1-2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經濟成長率仍然相當高,並可能在全年繼續維持9%以上的水準;但來自勞動力市場、企業盈利能力和信貸市場變化等方面的證據顯示,目前的經濟擴張已經進入最後階段,經濟成長率的明顯下滑只是個時間問題。

從許多零碎的證據看,目前勞動力市場處在比較緊張的狀態,工資水準在加快上升。例如,消費物價指數中家庭服務和家庭維修服務的細項數據變化至少可以反映低端勞動力市場的狀況。該數據大約自2004年下半年起加速上升,表明低端勞動力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緊張,並帶來了勞動力工資水準的加速上升,這和零碎報導的「民工荒」在時間上和方向上是大體一致的。從單位勞動報酬的成長看,2004年以來該成長率也出現加速勢頭,在過去的一年中,其平均成長率大約比先前3 年的成長率高出2個百分點。

看起來勞動力市場的普遍緊張並沒有帶來通貨膨脹的明顯加速,這也許與官方數據的測量偏差存在一定聯繫,但這主要是因爲相對固定的匯率穩定了貿易部門的價格水準。從2002 年以來的價格變化看,這輪經濟擴張中供給能力的約束最重要地體現在自然資源領域,而不是勞動力市場,這體現了經濟結構性變化的特點,也帶來了大宗商品等上游生產資料價格的劇烈上升,以及由此刺激起來的對上游產業投資的急速擴張。由於生產資料價格的彈性很大,價格水準和變化率的短期波動就相當大,但隨著供給能力的迅速建立,以及對貨幣信貸的及時控制,持續的通貨膨脹很難發展起來。

您已閱讀34%(642字),剩餘66%(12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