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寫道,當美國的好人死去時,他們都去了巴黎。當然,美國人可能是沒有耐心的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人爲了搶在隊伍前面,不等自己死亡就來到巴黎。許多優秀的美國作家,加上相當多的英國和愛爾蘭作家,都帶著這樣的想法來到巴黎:在這座光之城,他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文學聲音,而這在得梅因、達靈頓或都柏林是不可能實現的。或者至少在Café de Flore的露天餐廳找個座位。
一百年前,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這位可以說是最著名的美國文學外派人士,第一次和妻子哈德利(Hadley)一起爬上樓梯,經過兩層樓梯口共用的廁所,來到他們在萊蒙主教街(Rue du Cardinal Lemoine) 74號狹窄的四樓公寓。海明威在給芝加哥的朋友的信中寫道,這套公寓「對任何習慣了密西根廁所的人來說都不會不舒服」。海明威當時只有22歲,還沒有寫過任何值得一提的東西。哈德利的小額信託基金和海明威向《多倫多星報》提交的新聞報導維持了這對夫婦的生活。
追隨海明威的腳步......
這是一個新系列的第一部,在這個系列中,作家們沿著一位早期著名訪客的足跡旅行
您已閱讀10%(493字),剩餘90%(44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