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今非昔比——考慮到全球人口也是如此,這似乎是一件好事。自上世紀中葉以來,新的作物品種、新的種植技術和新科技引發了生產力的革命:例如,根據《透過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出版物,現在平均每公頃的穀物產量是1961年的3倍。
但這是否可持續則是另一回事。現代糧食體系帶來的代價——在森林砍伐、溫室氣體排放、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方面——正一年比一年棘手、一年比一年清晰。巴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爲一個農業大國,它也可能正在接近災難性的生態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其雨林就無法再生。
那麼,問題就是,世界上的農民和糧食企業能否以健康和公平的方式養活更多的人,同時不加劇環境惡化和全球變暖,這有可能使一些人口密集地區不適宜居住。
您已閱讀30%(323字),剩餘70%(7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