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本世紀前十年回顧:自然界變遷

在本世紀前十年即將結束時,英國《金融時報》用圖片和文字回顧過去10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焦點人物、科技創新、商界沉浮和自然變遷。我們將分六部分進行回顧。在這一部分中,我們聚焦於本世紀前十年的自然變遷。我們還會陸續回顧同一時期的重大科技創新重要的政治事件和人物逝去的人戰爭與審判商界浮沉

颶風卡特里娜


五級颶風卡特里娜在2005年8月重創美國城市紐爾良,導致該市80%的地區被淹 ,墨西哥灣沿岸遭受巨大損失,並讓100多萬人失去了家園。

布希政府對風災的遲緩反應,引來廣泛的譴責。風災導致的財產損失估計達到896億美元。30多個海上石油平臺受損或被毀,致使墨西哥灣油田停產6個月。

南亞海嘯


2004年12月26日,發生在印度尼西亞海域的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大地震,引發了南亞海嘯。

30米高的巨浪在11個國家的沿海地區肆虐,造成超過20萬人死亡。



人道主義援助從世界各地湧入受災國家。 據報道,該地區各項即時與長期援助計劃收到的捐贈款總額已超過70億美元。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已從一個科學支流變成了一個全球社會和政治的主流議題。

美國前任副總統高爾憑藉其 2006年的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把全球變暖這個議題帶入了公衆視野。

氣候變化也成了一個熱門的政治議題,頻頻出現在競選綱領和政府工作議程上。

在本世紀頭十年即將結束時,各國領導在哥本哈根參加聯合國的氣候變化大會,討論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途徑。

流行病毒大爆發


本世紀前十年出現的兩種新型而可能致命的流行性感冒病毒:H5N1型流感病毒和SARS非典型性肺炎,加深了人們對一場全球性病毒大爆發的擔憂。

這種擔憂使得全球各國開始審視自己的醫療基礎設施,並且研究如何切斷病毒在國家與國家、大洲與大洲之間的傳播。但是隨著國際間的旅行變得更爲頻繁,加上各國控制疾病的方法各異,阻止病毒傳播將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

中國四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一場里氏7.0級的大地震重創了中國四川省的山區,致使超過87,000人死亡或失蹤。

喪生的人中有許多是學生,他們的教學樓因建築質量不佳在地震中倒塌,這引發了許多家長的憤怒,也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援助迅速湧入中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