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本世紀前十年回顧:政治事件和人物

在本世紀前十年即將結束時,英國《金融時報》用圖片和文字回顧過去10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焦點人物、科技創新和商界沉浮。我們將分六部分進行回顧。在這一部分中,我們聚焦於本世紀前十年的重大政治事件和人物。我們還會陸續回顧同一時期的重大科技創新、逝去的人物、戰爭與和平、商界和自然界變遷。

卡梅隆的崛起

戴維•卡梅隆2005年當選英國保守黨主席時,成爲英國第一個在民意調查中擊敗前工黨首相布萊爾的反對派領袖。

儘管在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接受教育,卡梅隆自稱是一個「摩登的富於同情心的保守派」。他主張環保以及漸進的社會改革。於是,英國選民們發現,在古板的身穿花呢制服的保守黨、與篤信長老會教教義的布萊爾繼任高登•布朗之外,43歲面孔新鮮、處事靈活的卡梅隆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卡梅隆和他的保守黨黨魁們有望在明年的英國大選中當選,結束工黨對英國長達13年的統治。

布希當選美國總統

2000年的美國大選,是得克薩斯州共和黨州長小布什與民主黨副總統高爾之間的一場惡戰。

小布什起初在民調中領先。但大選之夜,當電視臺宣佈高爾贏得了佛羅里達州時,小布什看上去大勢已去。但之後的投票數據似乎表明布希以1725張選票之微弱優勢,贏得了佛羅里達州,而該州高達19000張選票被宣佈作廢。

由於佛羅里達州數次重新清點選票,以及小布什和高爾就重新清點選票是否合法爭吵不休,最後的選舉結果直到一個多月後才公佈。12月12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小布什贏得佛羅里達州,從而當選美國第43屆總統。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

2008年11月4日,美國伊利諾州參議員歐巴馬當選爲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在哈佛大學接受教育、美國與肯亞混血的歐巴馬擊敗了共和黨候選人、有著50多年從政經歷的退伍老兵马侃。歐巴馬善於利用網路,並在網上籌集了創紀錄的6.4億美元的競選資金。

2009年1月的就職典禮後,歐巴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暫停了關塔那摩監獄中對恐怖疑犯的所有審理,兌現了競選諾言。

薩科奇當選法國總統

中右翼政黨領袖尼古拉•薩科奇2007年5月擊敗社會黨候選人羅婭爾,當選法國總統。

在第二輪投票中,這位匈牙利移民的兒子,前任內政部長以53%的得票率贏得大選。他在競選中承諾將加強法國同歐洲和美國的關係。

高達85%的投票率賦予了這位新總統強有力的授權,使得他可以推進現代化改革議程,帶領法國徹底告別前任總統希拉剋在位12年中,法國政壇中瀰漫着的傳統的精英統治之風。

日本的政治旋轉門

日本在本世紀頭十年中迎來送往七位首相,並目睹了一個長期執政黨下野的近乎戲劇化的過程。

前任自民黨總幹事森喜朗在2000年4月接替小淵惠三擔任首相,使得自民黨的長期執政在世紀之交得以延續。富有領袖魅力的小泉純一郎很快就接替了森喜朗,執掌日本政壇5年。小泉安靜地離去之後,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先後出任首相,但在位都不到一年。首相接力棒終於在2008年9月遞交到了麻生太郎手中。

僅僅12個月後,麻生在大選中敗給民主黨領袖鳩山由紀夫,結束了自民黨長達50多年的執政黨地位。

普丁與梅德韋傑夫

當梅德韋傑夫在普金的幫助下,於2008年3月當選俄羅斯總統時,這成爲俄羅斯/前蘇聯的歷史上,頭一次出現身體尚健康的現任總統自願放棄克里姆林宮的鑰匙,從而實現權力交接。

作爲前第一副總理及普丁最得力的助手,梅德韋傑夫在俄羅斯政壇的爬升相對輕鬆。但他缺乏執政經驗和關係網路,使得現任總理普丁更有可能延續他對權力的控制。普丁和梅德韋傑夫對外都不再提及2012年是否會競選總統。

雖然最可能決定大選結果的還是普丁,但是目前很難判斷最高層中哪些派系和官員正在悄然控制更多的權力,哪些則在走下坡路。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