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信貸

美國保險公司與私人信貸的迷局

私募股權背景保險公司、私人信貸敞口、不透明的私函評級以及關聯交易資產共同組成了一場隱祕大戲。

越來越多的私人信貸最終出現在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這有很多合理的理由。

保險公司往往對公共市場信貸提供的流動性需求較小,因此私人信貸爲他們提供了一種兌現其對(非)流動性偏好、建立更多元化、回報率更高的投資組合以及更好地匹配其負債的方法。

但遺憾的是,正如Alphaville上週所指出的,私人信貸的估值存在挑戰——至少對那些負責保護客戶和監管保險公司的監管機構而言是如此。最顯著的問題是,私人信貸缺乏公開市場。而在沒有公開市場的情況下,監管機構在要求保險公司爲未來的信貸損失準備額外資本時,往往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後者「自己批改作業」。

您已閱讀22%(269字),剩餘78%(98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