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私募信貸最終可能會更像銀行

隨著行業的擴張,一些領域應該開始受到監管機構的審查。

銀行可能會對輕度監管的私募信貸進入其業務領域感到惱火。但總的來說,該行業的成長對金融系統是個好訊息。與其將短期存款轉化爲長期貸款(這種不匹配已知會使銀行陷入困境),基金利用真正的長期資本,與其貸款期限大致匹配。

然而,這隻有在私募信貸堅持其核心使命的情況下才成立。隨著行業的擴張,並將觸角伸向新的投資者和新的投資機會,有些領域應開始引起監管的關注。

一方面,私人借貸正日益與傳統銀行系統交織在一起。銀行與私募信貸基金簽訂合作協議,並向其提供貸款。鑑於債務被分割,銀行最終在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風險較低的部分,這並不一定令人擔憂。在銀行的貸款賬簿中,這部分仍然很小。但整體風險敞口——以及是否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貸款機構或某些特定的私募信貸管理者——值得關注。

您已閱讀37%(324字),剩餘63%(5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