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深度求索顯示中國已掌握「改善法」之道

源自日本的持續工業改進概念有助於解釋北京的技術成功。

在白熱化的太空競賽中,美國花費了數百萬納稅人的錢來研發一種能在零重力下使用的圓珠筆。面對同樣的問題,俄羅斯人則使用了一支鉛筆。

不巧的是,這只是一個童話故事。雙方都嘗試過使用鉛筆,最後都使用了完全由民營部門開發的太空筆(Space Pen)。然而,這個神話常常作爲一個工業、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寓言重新浮現,因爲它很好地捕捉到了這些領域中普遍存在的恐懼:即另一家公司/對手/經濟模式可能在結構上更有優勢,能夠更聰明、更便宜地運作。

本週,「太空筆」的梗是否又回來了?投資者和政府對中國據稱低成本的深度求索(DeepSeek)AI模型感到驚訝,懷疑美國的出口管制是否適得其反,然後對投入數十億美元的更昂貴的美國方案失去了信心?當然是這樣的。

您已閱讀22%(317字),剩餘78%(11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